远离毒蘑菇,不做“菇”勇者

2025-03-31

随着近日雨水充沛、气温升高等气候变化

迎来了野生菌菇疯狂生长的好时机

同时也成为了毒蘑菇中毒的高发期

许多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观极其相似,仅凭经验或民间“土方法”难以准确识别。

 

温馨提醒

 

防范毒蘑菇中毒的最好方式就是:

千万不要采摘野生蘑菇!

更不要食用野生蘑菇


·什么是毒蕈中毒·

       毒蘑菇又叫做毒蕈,是人或动物食用后产生中毒反应的一类大型真菌。毒蕈中毒是指误食毒蘑菇而引起的急性中毒,常有家庭聚集和群体性发病的特点,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因摄入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器官损害,是目前国内食物中毒致死的主要原因。

 

·毒蘑菇中毒类型·

        可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肝脏损害型、呼吸与循环衰竭型和光过敏性皮炎型6个类型。大多数中毒症状发生时间较早,但是有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发现时已出现脏器功能衰竭

      进食毒蘑菇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或者神经症状等。



·关于毒蘑菇的认知误区·

普通颜色的蘑菇一定没毒?

蘑菇做熟了就无毒?

让我们一起了解关于蘑菇的常见误区。


色彩鲜艳的野蘑菇才有毒?

错!部分毒蘑菇色彩艳丽,如毒蝇鹅膏、红托鹅膏等。但外表“朴素”的野蘑菇也可能有毒,如细褐鳞蘑菇、致命鹅膏等。

红托鹅膏 有毒 

细褐鳞蘑菇 有毒

长在阴暗处或粪便上的蘑菇才有毒?

错!蘑菇的有毒无毒与生长环境没有关系,因为有毒蘑菇与其他蘑菇生长的环境是一样的。干净的树上一样可以长毒蘑菇,比如鹅膏、口蘑、红菇中一些有毒种类也可以生在松林中。

假褐云斑鹅膏  剧毒

生虫、生蛆的蘑菇没毒?

错!很多昆虫、动物对毒素的吸收与作用与人是不一样的。剧毒的鹅膏菌成熟烂掉后很容易生虫,生蛆。

 

蘑菇跟大蒜、大米、银器、瓷片等一起煮,颜色变黑有毒,没变颜色就无毒?

错!我国的一些剧毒蘑菇跟大蒜、大米一起煮,大蒜、大米的颜色并不变黑。蘑菇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器发生化学反应,不能产生颜色变化。


受伤变色或有分泌物的蘑菇有毒?

错!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如食用菌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则会流出乳汁,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切开后切面会变成蓝色。

 

毒蘑菇多煮会儿就没毒了?

错!不同种类的毒蘑菇所含毒素的热稳定性不同。以白毒伞为例,其毒性成分毒伞肽稳定性很高,煮沸、晒干等均不能破坏其毒性。

最后

请大家切记

预防野生蘑菇中毒要做到“三不”

不采摘!

不购买!

不食用!

万一中毒咋办?

 可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拨打120寻求专业医务人员帮助。


2、在医务人员未到现场时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如饮用温开水后进行自我催吐,但如果已经出现意识障碍则不要进行。


3、保留蘑菇样本以利于后期针对性救治。

      目前针对蘑菇中毒无特效解毒药,临床诊断主要根据病史,毒物检测手段很多医院欠缺。治疗毒蘑菇中毒目前除了常规的洗胃、催吐、导泻外,目前国内共识尽早血液净化治疗及脏器保护治疗能够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留存检验,以便对症治疗!


连州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再次提醒大家野生蘑菇风险极高,切勿抱有侥幸心理。转发给家人朋友,共同筑牢安全防线!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