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患者传递生的希望,为健康连州筑牢根基,致敬医师们!

2021-08-20


陈荣平几乎每天都要穿上一套30多斤的“重甲”去工作,手术台前一站就是数小时——在医师群体中,有很多这样鲜为人知的艰辛故事,他们以默默的付出,为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今天,医师们迎来了第四个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医师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让我们走近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不同专科的医师,聚焦这群可爱又可敬的人的故事。

这是一群为健康连州筑牢根基的人,从他们的日常工作点滴中能感受到医者至诚之心和无疆大爱之情。

“铅衣人”陈荣平:

用自己健康换取患者的健康

头戴铅帽,身穿铅衣,系上铅围脖,再戴上特制的防护眼镜……在每次做介入手术之前,为尽量减少手术过程中辐射所带来的对身体的侵害,陈荣平都会穿上一套30多斤的“重甲”,“全副武装”上场。

陈荣平是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也是医院卒中中心团队的一员。自去年11月从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进修学习回来,他已经做了300多台手术。“一个月最多做过50多台手术,有一天做了3台急诊手术。”


1


“铅衣人”陈荣平——要穿上一套30多斤的“重甲”去工作,手术台前一站就是数小时。

“因为在做介入治疗时会有大量X射线,所以在手术中需要穿上厚重的防护铅衣,我们也被叫作‘铅衣人’。”一台介入手术的射线量相当于拍了上千次胸片,普通人对这样强辐射的环境避之莫及,但是对于陈荣平来说,这却是很平常的事情。“做介入手术的医生都是这样,用自己的健康换取患者的健康,‘铅衣人’就是这样做的。”

“铅衣人”,听起来像是电影里的超级英雄。但在“铅衣”之下,并不只有救死扶伤的担当和责任,还有汗水浸湿衣裤的疲惫和长时间负重导致的腰酸背痛。

“铅衣比较厚重且密不透风,手术操作要在细小的血管内完成,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做完一台手术,经常浑身湿透。”陈荣平说,介入手术一般时间比较长,穿上铅衣,一站便是一两个小时,有时碰到复杂的病例,这样的负重操作甚至超过三四个小时。但他从未介意过沉重的铅衣,因为肩上有比铅衣更重的托付。

从医15年,陈荣平常接诊的是脑卒中患者。脑卒中是急症,发病后4.5小时之内是治疗的“黄金时间”,越早治疗,手术效果越好。“预料不到患者什么时候来,尤其是天气冷的时候,中风病人更多,很多是在晚上过来,病情又急又重,但无论是什么时候,只要患者需要,我就马上赶到。”陈荣平说,对于脑卒中患者,救援每延迟一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致残、致死的风险就会增加,治疗效果也会差很远。

因此,他常年处于24小时值守状态,就算是三更半夜,电话一来,就立马赶往医院。“30分钟内必须要到位,所以平常尽量不出远门,就算在连州范围,也基本不去离医院超过半小时路程的地方,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及时赶回来。”

几日前,一位70多岁的老人家在看别人打牌的时候突发肢体偏瘫、失语等典型脑卒中症状,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接到患者后,立即启动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迅速开展溶栓治疗,经过陈荣平和卒中团队医师进行急诊介入手术,打通脑血管通路,术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避免了残疾,挽救了一个家庭。

“看到患者术后状况转好,之前瘫痪的手脚能重新活动,就很有成就感,再怎么忙,都觉得值得了。”陈荣平说。

创伤骨科主任房辉强:

“看到患者康复,觉得很欣慰”

早上7点半左右来到科室办公室,交班、巡查病房、为各种创伤重症患者进行手术,每逢周二上午还到连州市医疗总院星子镇分院帮扶出诊,这样“连轴转”的日子,是房辉强的日常。

房辉强是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副主任医师,1990年开始从事骨外科临床工作,至今已经有30多年。在医院除了科室管理,他主要负责创伤骨科的疑难、复杂的手术,“每个星期平均下来要做3、4台大型的手术。”


2


房辉强。

自从去年12月市医疗总院成立了创伤中心,这里便成了他新的忙碌阵地。但在忙碌的工作之外,更让他高兴的是,创伤中心的成立,通过优化救治流程,开启绿色通道,为急危重创伤患者争取了不少宝贵的救治时间。

“以前接到创伤患者,先在急诊科做拍片、CT等检查,到科室抽血检查,送到检验科,再进行手术,时间可能要一两个小时,现在创伤中心成立后,像是颅脑严重损伤等这样的急诊手术患者,一个小时之内就能送到手术室手术,赢得宝贵的黄金救治时间,如果是小外伤的话,只要10到15分钟就能送到手术室做手术。”房辉强说,他和创伤中心的团队成员每个月还会开分析会,对将患者送入手术室时间超时的情况查明、分析原因,优化救治流程,为患者提供更及时、效佳的诊疗方案。


3


房辉强在巡查病房。

去年5月,连州市医疗总院对全市11家镇(乡)分院实行驻点式医疗资源下沉,派驻专家到各成员医院挂职、坐诊、指导业务,推动专家下基层常态化,由“患者跑”变为“医生跑”,让基层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体验到医共体建设的成果。

房辉强是派驻到基层分院的专家之一。每周二上午,他会到连州市医疗总院星子镇分院帮扶出诊,为星子镇分院提供医疗技术指导,与分院医生讨论疑难病例。“这既为基层医院医疗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也方便了患者,不用大老远地跑来市区就医。”

“医者父母心。”谈及30多年的从医之路,房辉强表示,虽然医生工作繁忙,需要牺牲很多自己的时间,有时也不免觉得劳累,“但是当看到患者在治疗后一天一天恢复,康复出院 ,就觉得很欣慰。”

眼科主任费玉喜:

让眼疾患者走向光明

“医生要急病人所急,对患者要有积极负责任的态度,不能耽误一分一秒中,该进行手术的要及时手术。”作为眼科医生,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的眼科主任、主任医师费玉喜始终保持着这样严谨认真、恪尽职守的工作作风。

从事眼科临床工作18年,费玉喜累计完成各类眼科手术近万例,让一个个眼疾患者重见光明。此外,费玉喜还投身于公益事业,在“连州扶贫复明工程”公益活动中,他定期下乡义诊,累计完成扶贫复明白内障手术1000多例,为更多的眼疾患者带来光明。


4


费玉喜。

费玉喜认为,要实现普遍的眼健康,不能仅仅靠治疗,还要加大对眼部疾病的科普,提高群众对眼病的认识程度。因此,在“爱眼日”举办的健康科普进校园活动中,费玉喜积极向学生们讲解如何预防近视,教他们学会正确爱眼护眼。在今年的“世界青光眼周”,费玉喜为市民提供义诊的同时,还向他们讲解相关爱眼护眼知识。

5月4日晚上7点多,眼科接诊到一位急诊入院的9岁小男孩。这位小男孩在一天前被同学用圆珠笔扎到右眼球,把角膜扎穿了,伤到晶体,造成外伤性白内障。

费玉喜结合实际病情,迅速在当晚8点多为患儿行角膜裂伤清创缝合术+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等手术,“现在刚好三个月,患儿来复查和拆线,治疗之后视力能恢复到0.3,矫正视力恢复到0.5,家属也是比较满意的。”他介绍,为这个患儿所做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近年来才开展起来的项目,这些技术的实现,让患者避免了跑到外地去治疗,导致病情拖得太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5


费玉喜在接诊患者。

今年7月,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眼视光中心的揭牌成立,意味着医院对于眼病诊治能力的提升有了更大的可能性。“我们在医共体总院,就要大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让患者在基层能够治疗好的,就不用长途跋涉到广州等外地去,这也是医共体建设的初衷。”对于眼视光中心的后续投入使用,费玉喜充满期待,干劲十足。

心血管内科副主任陈小设:

打响抢夺生命的“战斗”

8月12日早上5点,天还没亮,接到科室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患者需急诊手术的通知,住在医院宿舍区的陈小设马上赶往手术室,与死神打响抢夺生命的“战斗”。

2001年大学毕业后,陈小设一直在连州市人民医院工作,现在已成为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自2017年6月,连州市医疗总院成立胸痛中心后,他就一直积极推动相关工作,从完善工作制度、制定急性胸痛救治流程,到审核、制定胸痛中心各类培训资料,定期召开整改分析会、完善流程等,每天忙得脚不沾地。


6


陈小设。

但看到胸痛中心为患者的治疗带来积极效果,陈小设觉得一切都值得。“像是以前没有那么快就能做手术的,效果也不够好,现在有胸痛中心,能快速处理病情,有些病人也因为及时救治能活下来,就觉得很有成就感。”

胸痛中心的工作繁忙而紧张。为能够及时诊断患者的病情,陈小设和他的团队建起了微信工作群,在里面实时通报心电图等患者的信息,确保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一位61岁的患者病情危重,当时已经休克。陈小设通过工作群上传的心电图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需紧急手术。他第一时间安排工作人员提前办理住院手续、迅速启动导管室,同时开启胸痛“绿色通道”,让患者第一时间到介入手术室进行手术。

手术前,患者甚至出现心脏骤停、室颤的紧急情况,在大家都觉得患者抢救成功率几乎为零的情况下,陈小设仍没有放弃,抢救至患者室颤恢复窦性心律后,果断给患者行冠脉造影提示前降支近段和右冠中段闭塞,迅速开通血管……最终患者及时抢救成功。


7


巡房时,陈小设为患者家属讲解手术情况。

“这是与时间抢命,背后也需要有像是胸痛中心这样完整的医疗服务保障和技术支撑。”陈小设说,自胸痛中心成立后,成功挽救了来自连阳四县的急危重症胸痛患者共500多例,有效减少了患者救治延误的情况。

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主任邓虹:

每天与死神“赛跑”

高亢的救护车声急促传来,随后医生护士推着满脸鲜血的患者疾走而至。“准备气管插管,呼吸机备用!”“建立快速静脉通道!”“开颅手术术前准备;术前抽血、备血!”……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的急诊科抢救室一片繁忙。

仔细看,你会发现现场的每个医护人员神情都严肃紧张,却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地进行不同分工处置。45分钟后,患者完善术前准备,生命体征稳定,送至手术急诊行颅脑手术。抢救室回归暂时的宁静,工作人员快速进行现场消杀,准备迎接下一个患者。


8


邓虹。

“这里每天都在上演着这样的故事,急诊的处置就是和死神的赛跑。”在现场的急诊科主任邓虹平静地说。无论是在面对患者还是平时工作中,她脸上总是带着微笑,用乐观和自信,给以急诊同事们有力的支持,让急躁的患者家属冷静下来。

邓虹是连州市医疗总院人民医院的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同时还身兼重症医学科主任。在各种急危重症患者最为集中的前沿阵地,她和团队一直在一线奋战。

“患者来到急救中心,或者在院前急救中,我们该如何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给予患者最恰当的治疗,这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改进的事情。”邓虹介绍,在日常的学习培训中,她们始终以患者生命为关注点,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疏通救治患者的绿色通道。

“通过几年的努力,院前急救及急诊患者的收治从简单的转运,到快速处置、科学搬运,甚至心脏骤停的患者也成功心肺复苏后送入ICU,急诊科团队的核心能力呈跨越式的提高。”邓虹说,急救中心就像是一个配合各大专科团队开展急救工作的“大舞台”,“院部的最终目的是建立急危重症医学部,打造连州市医疗总院的急救中心,任重道远。我们团队还有很多的不足,还要砥砺前行。”


9


邓虹检查刚做完手术的患者状况。

就在不久前,她和急诊团队配合产科和儿科,成功抢救了一位孕妇。“孕妇送至急诊时胎儿快要完全分娩了,我们马上设置临时分娩区,协助分娩,把胎儿绕颈的脐带及时松解,监护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善术前准备,胎儿分娩后为孕妇输注宫缩药,给新生儿保暖……”经过及时救治,孕妇和新生儿情况稳定后,送入院继续观察治疗。现场的医护人员满身大汗,相视会心一笑,转入抢救室继续投入工作。

面对新冠疫情时,作为一线科室,急诊科是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口。“我们要负责转运从中高风险地区回来的、需要隔离的人员,需要穿上防护服全副武装接送,有几次去机场接人,一去就是好几个小时,我们的医护人员都挺辛苦的,但大家都在毫无怨言地坚持着。”

谈起她所在的ICU和急诊科团队,邓虹直言“很喜欢这两个‘有活力和激情’年轻团队。”她微笑着说,急诊科和ICU医生的工作极具挑战性,每天都要应对各种突发的病例,但团队成员们凝聚力强,有奉献精神,为了急重症患者的救治,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流汗,“在这里很有归属感和成就感。”

流量统计代码